关于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

更新时间: 2025-10-04 22:31:21

“亲亲得相首匿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,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。今天,当我们走向法治国家时,如何科学地对待“亲亲得相首匿”原则,应该说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。 “亲亲得相首匿”,是指亲属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不负刑事责任。这一思想由来已久。早在周礼中就有“为亲者讳”的说法,春秋末期孔子又将这一传统宗法原则概括为一种司法主张。《论语·子路第十三》中记载:“叶公语孔子曰:‘吾党有直躬者,其父攘羊,而子证之’。孔子曰:‘吾党之直者异于是,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’”父亲偷了人家的羊,儿子作了告发,从法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正直的行为;但在孔子看来这却是一种丧德败行。

标签: 黄河 延水 甘谷驿 水情 流量 实时 查询

查看其它地区1天天气预报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!

邮箱:199224959@qq.com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9-2025 http://www.wltq.net